首页 | 关于我们 | 学术成果 | 陕西译讯 | 学术刊物 | 美国环球志愿者 | 培训中心 | 翻译评审 | 翻译服务| 联系我们 | 相关链接
 

 

省译协“六大”胜利召开


著名翻译家安危当选陕西译协主席
20多名老翻译家获“资深翻译家”称号

 

    9月30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翻译日”。号称翻译大省的陕西迎来了省译协第六次代表大会,堪称对这一节日的最隆重的纪念。29日上午,陕西省译协第六次代表大会在省人大礼堂隆重开幕,来自西安、宝鸡、延安、咸阳、铜川、汉中、安康、渭南、杨凌、闫良等地共180名正式代表汇聚一堂,共谋发展陕西的翻译事业。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姜永刚代表中国译协副会长唐闻生女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称陕西译协是全国各级同类非政府组织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曾经创下15个全国第一,应该也算是陕西的一张文化名片,因为陕西曾经是中国翻译事业重要的发祥地。 

    省政协副主席陆栋、省人大副主任桂中岳、省记协主席尹维祖、省作协名誉主席陈忠实、省作协党组书记雷涛等向全省约30位65岁以上的翻译工作者颁发荣誉证书,授予他们“资深翻译家”光荣称号。大会还向过去5年中公开发表的优秀译文和优秀社科论文获奖者颁奖。

    别开生面的“工作报告”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以放映一部电视专题片《十年磨一剑》的方法让每位代表形象生动的了解我省翻译事业在过去10年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虽然参加大会的海外理事只有几名,但大会自始至终采用同声传译的形式,模拟了一次国际会议,让我省自己的同传人才在这里有了大胆尝试的舞台,彻底告别陕西没有同传高端翻译人才的历史。

    陕西译协是我国成立最早的翻译学术团体,甚至比中国译协还要早成立两年。各项学术活动与对外交流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04年11月,在中国译协表彰的全国5家省级译协中,陕西译协名列第一。

    大会经过选举,我国著名翻译家、海伦·斯诺研究专家安危先生,当选为新一届省译协主席,陆栋、孙天义、杜瑞清被聘为名誉主席。马珂当选为秘书长。


第六届代表大会上获得资深翻译家名单

NO.

姓名

年龄

语别

单位

1

楼世正

77

英语

西北工业大学

2

田润民

71

英语

省译协

3

刘悦民

68

俄语

西安国旅

4

王全昌

71

德语

陕西重型机械厂

5

秦士云

73

英语

西北电力

6

穆善培

83

西北大

7

刘恩光

77

省译协

8

李湧

77

英法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9

韩永康

70

延安中学(人在西安)

10

杨宗芳

74

西航

11

杨如波

74

西航

12

罗素琴

73

英语

西航

13

张庭季

73

英语

西北工业大学

14

刘悦民

72

西安市公安局

15

张鸿久

75

203所

16

田秀芳

75

203所

17

李四海

65

西安外院

18

董国忠

72

英语

西北工业大学

19

王演存

70

兰空干休所

20

周光复

71

英语

西安交大

 

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走行业化发展之路

——在陕西省翻译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审议稿)

(2007年9月29日)

安 危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我受陕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委托,向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经省委宣传部批准,陕西译协成立于1980年11月2日,是我国成立最早的翻译学术团体。27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指导下,在中国译协的关注和支持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之路。陕西省四大班子历届领导张斌、徐山林、毛生铣、李连璧、姜信真、 范肖梅、唐绩初、贾治邦、孙天义、苏明、刘力贞、赵正永、陈再生、陆栋、白云腾等同志,都不同程度的指导、支持和参与过陕西译协的各项学术活动和对外交流工作。自1997年第四次代表大会以来,根据国家对民间社团组织的管理办法,陕西译协在省文联和省民政厅的具体指导下,在全体会员的支持下,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学术活动日益频繁,对外交流如火如荼,协会的社会影响逐步扩大。2004年11月在中国译协第五届全国理事会议上,被评为全国五家省级优秀团体会员单位,名列第一。

(一)坚持以学术活动为中心,繁荣翻译事业

    进入21世纪,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不仅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全体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同时也使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非政府组织和群众性学术团体,在无编制、无拨款、无办公地址的情况下如何生存与发展,是所有民间社团组织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要不要坚持以学术活动为中心?如何在商品大潮中获得较大发展?这也是所有民间组织共同关心的话题。

    陕西译协1997年召开的“四大”和2002年召开的“五大”,使翻译界的同仁们达成共识,普遍认为学术活动是民间学术团体的灵魂,是会员凝聚力的所在。如果不开展学术活动,翻译协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这十年,作为会长的杜瑞清教授,始终关注协会的各项学术活动,并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其中,受到广大会员的尊重和赞扬。在他以身作则的精神鼓舞下,我会不仅实现了“以文养文、略有积蓄”的生存目标,而且在办公现代化、管理行业化的道路上完成了实质性的转轨。回顾十年发展之路,陕西译协的学术活动可以说在全国同行中名列前茅。

第一,举办全国性学术活动

      1997年5月,承办了“全国第八届科技翻译研讨会”,来自20个省、市、自治区的70多位代表汇集西安,共商我国科技翻译事业的发展大计,交流科技翻译的最新成果和翻译技巧。大会收到论文60多篇,评出一等奖9名,其中4名是陕西译协会员,也显示出我会的学术实力。会议期间,我们还邀请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到西安街头和窗口单位检查外文标识,西安各大媒体派员随行采访,《光明日报》为此发了头条报道,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摘发了光明日报的文章;大会论文集在会后正式出版,这是迄今为止全国十次科技翻译研讨会唯一出版论文集的一次会议。

    2001年5月,承办了“2001中国翻译论坛”,20多个省、市的9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中国译协副会长张柏然和陕西省政协副主席苏明参加了开幕式。在这次会议上交流论文60余篇,论文集在开会前正式出版、会上发行,又开创了全国性翻译学术会议的先河。

    2004年5,发起并主办了“翻译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贵州、黑龙江、浙江、山东、陕西等省的代表以及美国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并作为特邀嘉宾见证了美国环球志愿者“百队庆典”活动。

第二,出版翻译著作

      2000年, 一部凝结着我会20年翻译研究成果的巨著《长安译论》,经过3年的辛勤努力,终于正式出版。它是陕西改革开放20年来翻译理论研究的总结,也体现了我省翻译理论研究的最新水平。这部近百万字的里程碑式的论著,是陕西翻译理论研究继往开来的重要标志。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黄华为《长安译论》题词:“长安译事传千古,雁塔晨钟有余韵”;著名翻译家、中国译协前会长叶水夫题词:“陕西翻译事业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传统,愿陕西译协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1年5月,我会编撰、出版了《中国当代翻译工作者大辞典》,并举行了隆重的首发式。

    2003年2月,由马珂秘书长翻译的海伦·斯诺与安危20年通信集《忘年之交》正式出版,并与省作协,省文联联合举办了评论座谈会。省内著名作家、翻译家、评论家陈忠实、肖云儒、雷涛、方英文、费秉勛、暢广元、李星、王仲生、张西望等出席,并做了精彩的发言和评论。

    由孙仲伦、牛剑华、安危合译的海伦·斯诺名著《中国为民主奠基》,于今年8月正式出版,9月8日在著名的“工合城”宝鸡举行了首发式。

    近10年来,我会会员的翻译新作不断问世,一大批青年译者脱颖而出。据不完全统计,共翻译出版各类学科的翻译著作200余部,学术论文超过千余篇。

第三,出版翻译学术刊物

      如果说文学翻译最能体现译者的语言文字水平、翻译水平和博学程度的话,那么,社科翻译和科技翻译的活跃与否,是翻译工作者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有无贡献的重要标志。从2002年开始,我会创办并公开发行的翻译刊物《环球论丛》(前身是《中外社科论丛》),已出版40 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经济信息、金融信息、管理信息,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我会主办并公开发行的翻译文学刊物《译苑》,已出版22期,不仅成为广大会员、全国青年外国文学爱好者发表翻译作品的园地,也是发现人才,培养译坛新秀的一块沃土。现在,《译苑》已成为西部14省区译协合办的翻译文学期刊,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由民间学术团体主办的翻译文学期刊。

(二)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服务两个文明建设

    环球志愿者服务项目享誉海内外。 自1995年引进美国环球志愿者服务项目以来,我会先后组织接待了150个美国环球志愿队,总人数达到2000多人次,为陕西各界义务服务累计达20 万个小时。经过12年的发展,该项目从开始时单纯的外语口语教学扩展到企业管理培训、医学交流、司法交流和“爱心友谊工程”等,服务区域从西安扩展到宝鸡、云南等地。

    2004年5月,我会没花国家一分钱,成功举办了“美国环球志愿者服务中国100队庆典”系列活动,包括唐乐宫的庆祝大会,南门入城式,省图书馆的图片展览开幕式,大型画册的出版首发式,电视片“播种友谊”的首映式,中美人民友好纪念碑落成典礼以及“中美人民大联欢”等庆典活动。

    人们常说,民间外交是官方外交的基础。由我会引进、组织实施的这一项目,可以说是中国民间外交史上规模最大,连续时间最长,社会影响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民间对外交流项目。经外交部批准,在西安竖立的中国境内第一座“中美人民友好纪念碑”,镌刻着100支美国志愿队的1000多人的姓名,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作为环球志愿者服务项目的一部分,我会于2005年和2007年,成功地组织了中国环球志愿者第一队和第二队前往美国,13名会员自掏腰包,到美国佛州和明州进行义务服务。

    这一交流项目的成功,至少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民间对外交流大有可为。 二,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民间组织,陕西译协已经具备了组织大型外事活动的能力。三,事在人为。只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任何人间奇迹也有可能被创造出来。

    陕西已成为我国斯诺研究的中心。 海伦·斯诺1997年1月11日谢世后,中美双方商定,同年5月在美国康州和洛杉矶分别举行葬礼和追思会;10月在北京和陕西举办系列纪念活动。国内除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纪念会外,其余活动均由我会承办。我们在短短五个月时间里,不仅如期完成了所有任务,而且还帮助北京制作了一个小型图片展览,并派代表团参加了人民大会堂的纪念会。10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黄华及美国海伦·斯诺代表团一行22人来到西安,为我会举办的“海伦·斯诺生平图片实物展览”剪彩,出席了我会编辑出版的《伟大的女性》首发式。我会与省电视台制作的电视片《美丽的海伦》,也如期在省电视台播出。

    1998年,经我会牵线搭桥,精心策划,历时一年时间的努力,世界上第一座海伦·斯诺汉白玉雕像,在海伦的诞辰日出现在古城西安。老一代外交家柴泽民、凌青、钱永年等以及美国海伦·斯诺代表团一行35人专程应邀来陕。代表团还赴延安,保安访问,追寻60年前海伦的足迹。香港《镜报》纽约分社社长莫利亚女士闻讯后,将自己拍摄的20余幅有关海伦的照片精心放大制作,并通过省政府,捐赠给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

    1999年4月至8月,美国杨伯翰大学“海伦·斯诺生平考察组”两次来陕西筹拍《革命的见证人:海伦·斯诺》纪录片,为2000年在杨伯翰大学举行的“海伦·斯诺国际学术研讨会”做前期准备。斯诺研究中心的同志们精心组织接待,陪同该片总策划到各地实地考察。与此同时,中心向全体理事发出号召,撰写论文,准备赴美参加这次盛会。2000年10月,一个由14人组成的陕西省海伦·斯诺代表团出现在美国盐湖城,提交论文12篇, 先后有7人在大会上演讲或发言,展示出陕西斯诺研究工作的雄厚实力。

    斯诺研究中心还先后举办了“李连璧外交生涯座谈会”和《革命的见证人:海伦·斯诺》中文版首映式。

    经省委宣传部批准,我会在陕西设立了“海伦·斯诺新闻奖”,并于2002年1月19日,为荣获首届“海伦·斯诺新闻奖”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在唐乐宫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迈曾,省记协主席尹维组,省文联主席李若冰、海伦·斯诺的亲属等出席了颁奖大会。

    2005年7月15日,我会与省政府新闻办,省记协,省作协联合举办了“埃德加·斯诺诞辰100周年纪念会”。

    本月初,我会与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北京大学联合主办了在北京、陕西两地举行的“海伦·斯诺诞辰100周年暨《西行漫记》发表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国内外专家、媒体共70余人,沿着当年海伦·斯诺走过的采访路线,到宝鸡、凤县、延安、志丹等地采风访问。

(三) 承担政府委托,发挥行业职能 

    陕西译协以自己20多年对翻译事业的忠诚、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及良好的信誉,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信任。经省人事厅授权,我会从1997年开始,正式成为全省翻译系列中、高级职称评委会的办事机构。译协承担评审工作10年来,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从未有一个人告状或投诉,这在全省多种系列职称评审工作中,是前所未有的。

    从2002年开始,省人事厅职改办把全省职称外语统考前的培训工作,正式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达到陕西译协,由我会承担此项任务。

    受省民政厅、公安厅、省公证处等单位和部门的委托,多年来,我会一直承担各种涉外公证文书、文件的翻译和译稿认定工作。由于我们服务认真细致,又采取“翻译、审校两道关”制度,严格把关,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差错,受到国内外当事人和公证部门的好评。2003年,中信实业银行与我会合作,委托我们承担在美国使馆办理免面试签证申请表及相关资料的翻译工作。

    受省委宣传部外宣办委托,我会分别于1997年5月、2004年3月组织专家、教授,到西安涉外窗口单位检查规范使用对外英文的现状,并写出了专题报告。作为西安市政协委员的马珂秘书长,在政协会议上两次提案,呼吁加强对翻译工作的重视和领导,宣传翻译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协会工作影响的扩大,政府部门主办的大型国际会议主动找上门来,希望与我们合作。2005年以来,我们先后承担了在西安举行的“国际古遗址保护大会”、“《西安宣言》发表一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欧亚经济论坛”、“国际道德经论坛”等大型国际会议的同传、交传及笔译任务。2007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的西安博物院,全部展品英文说明,是由我会承担的。

(四)面向基层,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十年来,陕西译协除了聘用几名工作人员外,其他负责人从会长到每位常务理事均不拿工资,以志愿者的身份,积极投身译协的各项工作。正因为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把全省外语翻译界的精英吸引到STA的大旗下,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繁荣我省的翻译事业”而努力工作。多年来,他们不计报酬、任劳任怨,矢志不移,为陕西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STA不仅成为全国翻译界的一面旗帜,而且也成为全省翻译工作者的精神家园。

    自2002年第五次代表大会以来,陕西译协对社会公益事业给于了高度的关注和投入。大家认识到,21世纪高级翻译人才的培养、英语教育的普及和提高,都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从孩子抓起。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基层、尤其在广大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不仅奇缺,而且急需语音语调的纠正。基于以上共识,省译协从2002年开始,连续五年组织会员利用暑期休假时间到扶风县开展义务支教活动,参加的会员达一百多人次。2003年因“非典”无法下乡,我们将镇安、白水、宁强、太白、柞水、永寿、宁陕、商州、华阴、石泉、长武、旬邑等十五个偏远地区的英语教师集中在西安博爱学校,由我会18名会员对其进行听说能力的义务培训。

    我会2004年还向全省各市、县教育局发出通知,建议在各地逐步建立STA英语基地。目前,已在在富平、 渭南、蒲城等地设立了培训基地。 为了给大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我会还分别与西工大、陕西师大教育学院、西安交大签订协议,义务为这些院校的外语大学生、研究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

    2004年4月23日世界图书日,我会在西工大举行捐赠仪式,向西安50所高校图书馆捐赠翻译外语类图书共计十万码洋。

    2003年3月5日,为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40周年,我会在神州酒店隆重集会,组织150多名青少年、大学生与被称为“国际雷锋”的美国环球志愿者一起,相互用英语讲述雷锋的故事。这一别开生面的形式,受到西安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报道。

    由我会牵线搭桥,埃德加·斯诺的故乡美国堪萨斯城友人捐资15万元,2002年帮助蓝田县韩家坪小学修建了一座两层图书办公楼,命名为“詹姆斯·劳埃德学习中心”,大大改善了山区小学的办学条件。

    2002年,由我会出面协调、安排、实施、美国环球志愿者和美国各界朋友捐资160万元的“爱心友谊工程”破土动工。经过三年的努力,一座现代化的农村小学在扶风县安上村拔地而起,2005年举行了隆重的竣工典礼。这一工程的实施和交付使用,大大改善了该村的办学条件,加速了当地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

(五)加快自身建设,增强协会的凝聚力

    十年前,陕西译协在八里村附近租了一间不足20平米的民房办公。2003年,我会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在省人大常委会南侧世家商务大厦三楼购买了137平方米的写字间,这是目前我国唯一购买写字楼的省级译协。同一年,我会创办陕西翻译网站,成为目前西北地区唯一的省级译协网站。

    随着我会社会影响的扩大和凝聚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翻译界同仁加入到协会中来,十年来新入会会员达七百余人,总会员人数超过三千人。新鲜血液的注入使协会更加充满活力。同时,我们不断吸收一些热心协会工作的年轻会员进入理事会和秘书处,对已调离西安或长期不参与协会活动的理事进行了及时调整,使协会呈现出以秘书处为中心、以各专业委员会为纽带,联系广大会员齐心协力抓学术活动的良好势头。

    为适应陕西对外交流日益增加的需求,在过去五年中,我们先后组建了职业教育委员会、俄语委员会、多语种委员会和同声传译委员会,使我会在民政厅正式注册的分支机构达到13个。《陕西译讯》作为会员与协会之间的纽带,每年四期,免费寄发会员。从1984年创刊以来,已出版80期,是全国同行中出版期数最多的地方译讯。 

(六)与时俱进,走行业化发展之路

    进入新世纪以来,翻译工作者面临着展示自己才华的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 国家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和高科技的普及和发展,呼唤数以万计的高级翻译人才。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也发生着深层次的变化。

    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辛苦单调、报酬偏低的翻译工作,越来越失去了它原有的那点吸引力。面对社会上高薪聘请外语教师的形势,长期从事没有经济效益的译协活动,自然难以增强协会的凝聚力。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陕西译协长期以来也倍受这个问题的困扰。比如说,五届理事会250名理事中,一半以上不知道译协在什么地方;二、三十位副会长、副秘书长,能经常参加活动的不足三分之一;三千多名会员中能按时交纳每年20元会费的不足十分之一。

    针对这一现实,根据民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在筹备第六次代表大会时,秘书处提出了大胆的改革思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走行业化发展之路,组建一个年轻化、专业化、务实化的理事会;从会长到理事,要彻底改变过去只挂名、不缴会费、不参与活动的现象。为此,各专业委员会在过去两个月中,分别召开了会议,推举了新理事人选;秘书处向五届理事会所有成员,以挂号信的方式发了征询意见书。截至8月底仍无回应者,就没有再作为六届理事会的候选人。

    各位代表,面对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陕西译协在今后五年里应当作些什么,如何发展,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我代表五届理事会,提出以下设想,请各位代表审议。

    第一,以学术活动为中心,依然是我们办会的宗旨。要以秘书处为纽带,以十三个专业委员会为单位,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活动。翻译理论委员会继续举办隔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海伦·斯诺翻译奖大赛”。文学委员会和社科委员会争取隔年搞一次优秀论文和译文评奖。其他委员会每年开展一次学术活动。

    第二,规范省内翻译市场,建立译文审定机构。社会对翻译工作的忽视和翻译市场鱼龙混杂的现象,导致社会上乱译、胡译、错译的文字垃圾比比皆是,严重影响古城形象和投资环境。尽管这个问题已呼吁了多年,但效果甚微。我们要继续呼吁,建议政府职能部门成立外文翻译审定机构。同时我们要积极同人事、工商、税务、教育等职能部门联系,解决翻译持证上岗的问题,杜绝“随便找人翻译、谁都能翻译”的现象。

    第三,利用自身优势,培养高级翻译人才。陕西译协荟萃了全省各大语种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一批外语业务强、年龄在四十至五十岁的同志都在本单位担当重任;年龄在六十岁左右的会员即将或刚刚退休,语言和翻译技巧正值炉火纯青阶段而依然年富力强,是陕西翻译界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和专长,举办高级翻译进修班,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级翻译人才。同时,加强对培训中心的领导和管理,力争把培训业务做大做强。

    第四,提高两刊学术品位,加强兄弟译协间的交流。《译苑》和《环球论丛》是展示陕西译协翻译学术水平的两个窗口。要抓好稿源和译文质量,提高两个刊物的学术品位,创出我们西部翻译刊物的品牌来。同时要强化与西部十三省区译协的联系与沟通,力争在2008年上半年召开一次西部十四省区译协联席会议。

    第五,健全翻译人才档案,逐步实现资源共享。翻译人才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我们应尽快建立翻译人才库,对于翻译人才实行资源共享,要使人们逐步形成一个观念:要翻译,找译协。同时,译协要根据市场需求,结合物价部门的规定,出面调整、规范稿酬及翻译服务收费,维护翻译工作者的权益。

    第六,建设一支年轻、务实、高效的骨干队伍。办好翻译协会的关键是秘书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秘书长。各位理事在本单位都担负重任,要求大家花很多时间参加协会工作是不客观的。新的秘书处将吸收更多的青年会员参加,最年轻的只有26岁,平均年38岁。他们的外语口、笔译水平一般较高,能熟练使用电脑,会驾车、善交际,这将给秘书处带来生气和活力。但我仍要提议:理事会成员,每个月浏览一次陕西译协的网站,每年至少去秘书处一次;常务理事每一周要浏览一次协会的网站,每季度至少与秘书处联系一次。秘书处每月要召开一次例会。至今未去过翻译协会办公室的新任理事,会后请到译协认个门。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

    回首陕西译协27年的发展道路,我们对相继去世的老领导、老教授、老同志张治平、李连璧、田克恭、李吟西、徐启升、颜志侠、戴明瑜、张复星等十分怀念,他们虽然没有机会看到陕西译协今天的辉煌,但他们为陕西译协默默奉献的精神和所作的一切,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展望未来,我们对陕西译协和陕西的翻译事业充满信心,尤其是对新组建的年轻化、专业化、务实化的理事会充满信心。让我们团结起来,珍惜陕西译协这个宝贵的存在和发展平台,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学术活动为中心,面向市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广交朋友,广开思路,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开拓进取,为繁荣我省的翻译事业再创新的辉煌。

 

《环球论丛》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获奖者名单

  1. 社科类:段莉群,《从道家思想源流与发展看道儒思想的对立互补》
  2. 社科类:苗淼,《论中国式“管人”之道》
  3. 语言类:马朝东,《尊重汉字,写好汉字》
  4. 语言类:孙静怡《Why Wu Use pronouns that way》
  5. 政治、经济、法律类:范伟,The Bias of the Electoral College
  6. 政治、经济、法律类:黄佳、郑敏《对〈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评析》
  7. 文化类:杨宪平,Cultural Identity and Cross-Cultural Negotiation
  8. 文化类:卢楠,Culture and the Usage of Language in Cross Culture Communication
  9. 翻译类:孟霞,《从功能对等的角度看中国菜谱的翻译》 
  10. 教学类:马会立,《Language Context’s Functions in English Teaching》

 

 

 

 


版权所有:陕西省翻译协会